返回
健康

宋江招安是对还是错(水浒传里宋江最后后悔招安了吗)

来源:天天语录网更新时间:14

无间道里有这样一句台词:“你有没有碰到过一种人,不知道什么时候对你好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害你?

水浒传里的宋江就是这样一个人。

他可以在救晁盖命的时候被称为恩重如山的及时雨,也可以逼迫自己的恩人朱仝上梁山当土匪。

108将中,这个肚子里有墨水的“男一号”一直坚持的招安,为什么,没有迎来安定?

明明大家在梁山上待着,大块吃肉大口喝酒,快意恩仇替天行道,日子过得好不惬意。为什么要去招安呢?还不是让奸臣摆布?

从历史中来看,包括作为上帝视角的我们的角度来看,都是方腊的主张才最合理,存活的成功率也更大,但也不能说招安就一定不行。

因为不管是造反还是招安,都只是一种选择。其实如果宋江之后没干这些事,招安或许成为最明智的一条路。

宋江骨子里的“投降”主义

梁山在宋江手中,是辉煌到了顶点的。和之前梁山的领袖不同,在宋江时代,梁山不再注重组织的严密性,谁想上梁山都可以,不然也会有“逼上梁山”这样的事情出现。

在这样的统治下,队伍迅速膨胀,影响力也越来越大,毕竟有那么多在大宋有头有脸的人都上了梁山。

在江州一役后,宋江以“巨大的道德感召力”让江州一众人愿意抛家舍业,跟着他上梁山,也可以看出这一点。

但这样发展下去,梁山总会失控的。先不说那么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会让周围百姓苦不堪言,越来越壮大的势力就会让朝廷忌惮,最后除之而后快。

宋江提出招安之前,梁山的好汉们是有三种观点的。一个是以晁盖为首的起义军们,他们便是希望可以维持现状,继续打家劫舍,快意恩仇

二便是宋江走的路线,以梁山起义等事情来提高自己的“身价”,再被朝廷招安,从此得以加官进爵

最后便是方腊的主张,他希望可以割据一方,自立为王后推翻朝廷

在梁山刚做完智取生辰纲、大闹江州和火***青州之后,可以说只需要继续发展势力,默默造声势,朝廷是一定会垂青的。

因为这些事从表面上看是得罪了一些人,但其实对权贵的影响不大,同时还显现出了自己的能力和手段,不让人看低一眼去。

但这个时候,宋江做了第一个错误的决定,他助长了梁山伯的气焰,让众多好汉们以“重义气”为傲,用这样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和梁山上那么多人,只会登高摔重。

所以后来柴进的事情,让宋江骑虎难下。

宋江的第二个不足,是一面心向朝廷,一面蔑视朝廷。这样矛盾的心思自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,慕容知府被杀,得罪了慕容贵妃。

而之后的主动挑衅朝廷的行为,便是宋江的第三大不足。之后宋江的一步一步决策,把四个权臣得罪了个遍,毫无缓和的余地了。

这些决策失误,都和宋江用“投降”的心态面对朝廷有关。

书中,梁山好汉闹江州劫法场后,宋江在梁山的地位也水涨船高,他改了梁山聚义的宗旨,大书“忠义堂”后,在杏黄旗上写了“替天行道”四个字。

其实从这里,就能看出宋江的“成分”。

古往今来,造反的要么就是推翻当时的政权,像太高祖一样当皇帝;要么就是变成乱臣贼子,死无葬身之地。可宋江却提出来一个“只反赃官,不反皇帝。”

从另一个角度看,这不就是用反贼的身份,替皇帝分忧吗?

宋江曾在劝别人招安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:如得朝廷招安,背后博得个封妻荫子,青史留个好名声,也不枉为人一世。我自百无一能,虽有忠心,不能进步。”

由此可见,宋江骨子里,还是大宋江山的拥护者,这就决定了他是不会选择自立为王,推翻政权的。这是他骨子里的“投降”。

公孙胜也就是看穿这一点,才决定离开的。

参透一切的公孙胜

梁山聚义的首功之臣中,一定有公孙胜的一席之地。他的法术之高,就算是千军万马在阵前,也能全身而退。但就是这样一个人,对宋江失望了。

公孙胜下山,是老神仙罗真人派下来救世的。他料到靖康之耻即将发生,北宋气数将尽,这些只知骄奢淫逸的宋朝百官,毫不在意土地和百姓。

他下山,是抱着改朝换代济世安民的心愿,所以上了梁山,但看到宋江主张“只反赃官不反皇帝”的时候,公孙胜就已经意识到了,他与宋江“道不同不相为谋”。

他去意已决,以探亲为由头,想要一去不复返,当时宋江还提出将他的母亲接来山上照顾,被公孙胜一口回绝了。

之后没有公孙胜这个“逆天法师”的帮助,宋江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些力不从心,梁山好汉们实力大减。最后,水浒中梁山众人的结局都不怎么好,只有公孙胜还在外逍遥。

这时候便能看出这位得道者的高明之处: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”及时抽身,才是圆满的。

结语

水浒这本书,鲁迅说它让“侠”字渐消,毛***说它好在让人看清了投降主义的下场。 这投降主义最中心的人物,就是宋江。

宋江一直是一个很自我的人。 他的坚持与抱负,最终只是解了宋徽宗的燃眉之急。

有很多因宋江而亡的无辜百姓,这些人他可曾在乎过?在他眼里,百姓,兄弟,甚至是皇权,都没有他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抱负重要。

这也注定了宋江这个人物形象,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很有争议,作者或许还想要讨论——儒家知识分子在当时那个世道的出路。

而宋江带着自己的弟兄们,以近乎自杀的方式想要寻找一条出路,没想到路尽头是死门。这便是在封建伦理的框架下,传统士大夫的悲剧宿命了。

<
阅读全文
打赏
  • 0人打赏
    举报
扫一扫访问当前网页
关闭
同类新闻